硬核数据见证发展强劲脉动 “多点开花”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

发布时间:2024-11-01 17:35:22 来源: sp20241101

  央视网消息:国家能源局5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第二产业用电量51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用电量12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0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

  国家外汇管理局: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均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银行结汇1737亿美元,售汇2118亿美元。4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921亿美元,对外付款6303亿美元。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区域协同标准供给 推动一体化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5月17日介绍,标准是促进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软联通”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将区域协同标准需求纳入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区域协同标准供给。

  据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标准化工作指南》,已推动5个区域建立标准化协同机制。截至目前,京津冀发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86项,涉及交通、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长三角在数字政府、交通等领域制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36项。粤港澳大湾区公布183项“湾区标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围绕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发布9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柳成洋称:“推进区域协同标准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支撑政策协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拓展。”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工作基本实现“有标可依”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5月17日介绍,“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部不断强化标准顶层设计,积极打造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各项工作基本实现“有标可依”。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交通运输现行有效国家标准908项、行业标准3145项、地方标准2405项,基本实现了“有标可依”,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下了坚实的标准基础。

  在支撑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方面,一系列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制定发布,支撑了全国25个枢纽城市和超过300个货运枢纽项目建设,促进了大宗货物和集装箱“公转铁”“公转水”中长距离运输,以及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的发展。另外,在推动交通装备升级、助力智慧交通发展以及筑牢交通安全底线等方面,标准体系的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称:“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系列强制性标准,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应用里程超过了535万公里,通过“交通语言”设置的标准化,引导和规范道路使用者有秩序地使用道路,提高了路网整体运行效率,保障了公众安全、有序出行。”

  中国民航局:推进国际客运航班进一步恢复

  中国民航局在5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继续把国际客运增班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国际客运航班进一步恢复。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5月6日至5月12日,中外航司共执行国际客运定期航班5493班(每个往返航班计为1班),恢复至2019年约73.1%,客运航班通航70个国家。

  国航自5月17日起开通至古巴的北京—马德里—哈瓦那航线,每周2班;海航计划自6月21日起开通至匈牙利的深圳—布达佩斯航线,每周2班;南航计划自6月27日起开通至匈牙利的广州—布达佩斯航线,每周4班。

  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表示,民航局将继续做好国际航线航班的审批和保障工作,及时协调推进解决各航空公司在恢复国际航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升国际航空运输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成效显著

  今年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际生效20周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充分展示了中国20年来的履约成果和经验。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淘汰29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每年避免了数十万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和环境排放。提前完成在用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的100%下线与废弃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的100%环境无害化处置两个公约目标。在二噁英类排放相关行业产量或处置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重点行业烟气二噁英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向大气排放的二噁英总量在2012年达峰后逐步下降,大气环境中二噁英浓度相应呈下降趋势。(央视网)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