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0:48:07 来源: sp20241109
宽阔的柏油路上车流不息,家家户户修建起新村舍,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棚内种满各式各样的水果……走进四川德阳什邡市雍城街道城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发展正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成为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既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更指明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径与方向。
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约5亿是农村人口。即使未来我国城镇化达到很高水平,也还有几亿人在农村就业生活。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是客观规律。“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城乡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开创出崭新局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而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到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再到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1.5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城乡基础设施逐步走向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头重头在“三农”,基础和潜力也在“三农”。尽管我们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几亿农民同步迈向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有利于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应对世界大变局、把握发展主动权。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当前,我国正处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决定》中的这些重要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就一定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共谱城乡融合发展“协奏曲”。
相关阅读:
人民网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人民网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人民网评: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人民网评: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责编:尹深、曲源)